水泡眼金鱼的泡有什么用?
首先,“水泡眼”是一个俗称,真正学名叫“凸眼金鱼”。因为眼球向外鼓,所以有人又称它为“鼓眼睛金鱼”。 然后,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这鱼有泡,这鱼有泡!”“这鱼没泡,这鱼没泡!”…… 有没有听过这样的声音?那是我的童年在老家,村里有小孩子养了这种鱼,大人们看到后说这个样子很奇怪,会笑话小孩子没有教养,不懂得欣赏美丽的东西;或者指责小孩子不懂事,不知廉耻,去惹大人生气……于是“有泡”和“无泡”就成了审美评判的标准之一了。 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我想是因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也是存在鄙视链的——我比你好,我比你高贵,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其实,要评价一种生物好不好看,是否适合作为观赏动物,应该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从历史角度看,我们人类是如此;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也需要如此。单从一个“有无水泡”就下结论,是很片面,也很不科学的。 不过呢,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我们要了解一件事,往往需要从起源上去探索——既然要讨论“有泡好还是无泡好”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得从有泡眼的起源开始说起。
我们知道现在所有的金鱼都不是原始的金鱼,它们都是由中国野生原生鱼驯化而来(也有少数来自其他国家)。那什么是原生鱼呢? 简单地说,就是野外自然状态下的鱼。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带有气泡的眼睛,正是原生物种所具有的特征。 因为我们的祖先就是在水生环境中,靠过滤水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的。为了适应水中生活,它们的身体必须进化成流线型,并且体表要有鳞片起到滑水的作用。同时,他们的鼻孔还得能够向上和向外膨胀,以便呼吸到更多的空气。 而眼睛则是另外的问题。在原始的环境中,视野的范围是很重要的,因为不知道什么地方会有危险,什么障碍物可能会阻挡前进的道路。视野范围越大越好。
这时候,大的眼睛就有优势了。 但是,大的眼睛也有弊端。因为在水中,眼睛的构造决定了它是透明的,如果里面有血管网或肌肉等组织的话,那就更明显了。那么,如何既能保持较大的视野,又不让眼睛过于透明显眼呢? 办法很简单,把眼睛包起来就行。这样,外面看不到里面的结构,解决了美观的问题。同时,由于眼眶能分泌油脂,眼睛本身也有一定的位置灵活性,可以随时调整看到的东西,解决视野范围的问题。 这简直是完美的设计啊!
后来,当这些鱼被人工育养,脱离野外环境后,他们不再需要那么强大的视野范围和挣扎能力了。相反,由于人工投喂,他们再也不需要积极的寻找食物了,因此强壮的肌肉和灵活的脖子反而变成了负担。 于是,他们慢慢地退化了。
首先是脖子变短,接着眼睛变小,最后,原来被包起来的眼睛周围的皮肤松弛了下去,眼睛变成了凸出来的感觉,像一颗颗珠子一样。当然,这时由于长期缺乏锻炼,肌肉变得松软,即使能伸缩的运动也丧失了。 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全身协调性,头部的其他器官也发生了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由于不需要强有力的肌肉做支撑,头部变长了也是可以的。
所以你看,每一个变异都是有其道理的。对于“有泡眼”也好,“无泡眼”也罢,我们应该用辩证主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