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呕是什么症状?
中医称之为“干呕吐反胃”,俗称“打嗝”、“嗳气” ,为多种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轻者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可自行恢复;重者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西医认为,干呕是由于食管、胃黏膜受损或受到刺激(如药物)导致食管痉挛,或者是胃肠蠕动减慢使胃肠内潴留气体,致使胃肠道内的液体渗透压增高引起食道和胃的括约肌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出现呃逆现象。
常见诱因有:进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烫的食物;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恐惧害怕等情绪因素;感染、中毒、创伤等方面的不良刺激;服用某些对胃部有刺激性药物如吗丁啉、阿托品、铁剂、铋剂、消炎痛、磺胺类药物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汁反流性炎等疾病也会经常引发干呕。
中医学十分重视干呕这一病症,历代医家均有论述。《灵枢·口问》云:“胃气虚则肠鸣,脾不运化水谷,胃逆气从膈上冒,故吞酸,饮食不入。”指出胃气上逆是干呕的重要原因。《儒门事亲》中提出“诸呕吐,酸水者,皆属于热。”《丹溪心法》中也提到 “呕而胸满,舌黄燥,口渴饮冷,脉滑数。此属胃火。” 表明湿热熏蒸于胃,或热病伤阴、耗损津液,导致胃失和降,浊气上泛所致干呕。
另外,《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提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先实脾也……”即若发现肝脏有病时,应该先调理脾脏,这是因为“木郁土中生”,肝气太旺会伤害脾胃功能,因此脾虚是肝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中医理论中,胃与脾互为表里,胃气以降为和,脾气主升。当出现恶心、干呕等胃肠道反应时,往往是脾胃出现问题了。
所以,治疗干呕不能光想着健脾,还应当消滞祛湿。可以选用具有这些作用的中药进行调治,比如鸡内金、神曲、藿香、砂仁、山楂、山药、佩兰、白豆蔻等。不过,中药的使用需要专业医师的指导,不可自行胡乱用药。对于长期干呕的人群,还应积极寻找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